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上一章节: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上一页|下一页 下一章节:二、基因工程在畜牧业、渔业上应用前景广阔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注:本站提供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三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电子版书本导航,供中小学、生物培训机构以及生物家教老师备课,高三学生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成绩。由于我们不存储课本图片,点击上方图片将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进行阅读,若是您发现链接失效,可发邮件跟我们反馈。
沪科教高三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目录
第一章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规模化生产
第一节 无菌技术和制备培养基是培养微生物的基础
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
二、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第二节 获取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
一、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目标微生物
二、培养特定微生物群体
第三节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一、间接计数法
二、直接计数法
第四节 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
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
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
第二章 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的操作获得产品
第一节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
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
二、体细胞杂交技术使两种细胞融合育出新植株
三、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节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经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二、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
第三节 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一、细胞融合技术使不同的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
二、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
第四节 核移植和干细胞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一、核移植技术可实现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五节 胚胎工程可处理早期胚胎获得目标个体
一、胚胎形成经过了受精及早期发育等过程
二、胚胎工程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第一节 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
一、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二、重组DNA技术需要三种基本工具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一、基因工程赋予农作物新的优良性状
二、基因工程在畜牧业、渔业上应用前景广阔
三、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贡献巨大
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
一、根据基因工程原理射界和改造蛋白质
二、蛋白质工程可改变蛋白质的形状和功能
第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安全与伦理思考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广泛关注
一、转基因产品引发安全争议
二、努力保障转基因产品的安全
第二节 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
一、生物武器对人类造成威胁与伤害
二、生物武器比常规武器更具危害性
三、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
四、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第三节 关注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一、生殖性克隆人引发伦理风波
二、我国禁止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三、其他生物技术也面临诸多伦理问题
第一节 无菌技术和制备培养基是培养微生物的基础
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
二、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第二节 获取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
一、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目标微生物
二、培养特定微生物群体
第三节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一、间接计数法
二、直接计数法
第四节 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
一、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食品
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
第二章 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的操作获得产品
第一节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
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
二、体细胞杂交技术使两种细胞融合育出新植株
三、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节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经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二、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
第三节 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一、细胞融合技术使不同的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
二、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
第四节 核移植和干细胞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一、核移植技术可实现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五节 胚胎工程可处理早期胚胎获得目标个体
一、胚胎形成经过了受精及早期发育等过程
二、胚胎工程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第一节 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
一、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二、重组DNA技术需要三种基本工具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一、基因工程赋予农作物新的优良性状
二、基因工程在畜牧业、渔业上应用前景广阔
三、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贡献巨大
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
一、根据基因工程原理射界和改造蛋白质
二、蛋白质工程可改变蛋白质的形状和功能
第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安全与伦理思考
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广泛关注
一、转基因产品引发安全争议
二、努力保障转基因产品的安全
第二节 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
一、生物武器对人类造成威胁与伤害
二、生物武器比常规武器更具危害性
三、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
四、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第三节 关注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一、生殖性克隆人引发伦理风波
二、我国禁止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三、其他生物技术也面临诸多伦理问题
- 三年级英语下册(2025年版)(大同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年版)(大同版)
- 一年级数学上册(2024年版)
- 三年级英语下册(2025年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高三艺术选择性必修5 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
- 高二艺术选择性必修1 美术创意实践
- 高三美术选择性必修6 现代媒体艺术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3 舞蹈表演
- 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 高一音乐必修5 音乐与舞蹈
- 高三美术选择性必修5 工艺
- 高一音乐必修1 音乐鉴赏
- 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1 绘画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3 舞蹈表演
- 高二美术选择性必修4 设计
- 高一音乐必修5 音乐与舞蹈
- 高三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 高一音乐必修1 音乐鉴赏
- 高二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 高二美术选择性必修3 雕塑
-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 《长短句》
- 《题四明金鹅寺壁》
- 《又记》
- 《寄白龙洞刘道人》
- 《劝世》
- 《闲题》
- 《题东都妓馆壁》
- 《题全州道士蒋晖壁》
- 《遇莲叶二客诗》
- 《兜玄国怀归诗》
- 《见李白诗又吟》
- 《题登真洞》
- 《句》
- 《敲爻歌》
- 《渔父词一十八首·疾瞥地》
- 《渔父词一十八首·方契理》
- 《渔父词一十八首·神异》
- 《渔父词一十八首·活得》
- 《题龙兴观壁》
- 《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
- 《题院诗》
- 《附:莲叶二客诗》
- 《题壁》
- 《题壁》
- 《负薪行》
- 《四言诗》
- 《附:樊夫人答裴航》
- 《答从叔愈》
- 《题茅山观》
- 《湖南闯斋吟》
- 〖写鸟〗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 〖写鸟〗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
- 〖写鸟〗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 〖写鸟〗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 〖写鸟〗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 〖写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 〖写鸟〗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写鸟〗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 〖写鸟〗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 〖写鸟〗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写鸟〗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 〖写鸟〗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写鸟〗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写鸟〗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 〖写鸟〗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 〖写鸟〗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 〖写鸟〗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
- 〖写鸟〗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 〖写鸟〗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 〖写鸟〗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 〖写鸟〗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 〖写鸟〗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 〖写鸟〗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 〖写鸟〗 “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
- 〖写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 〖写鸟〗 “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
- 〖写鸟〗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 〖写鸟〗 “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 〖写鸟〗 “有鸟鸷立,羽翼张。”
- 〖写鸟〗 “高处莺啼低蝶舞。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