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该诗句摘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的诗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
-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
-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 《送李尚书镇滑州》
- 《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
- 《插田歌》
-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 《宜城歌》
- 《寻汪道士不遇》
- 《秋夜安国观闻笙》
-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514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51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