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子课本网 > 古诗大全 > 宋代诗人 > 

梅尧臣的诗

宋代梅尧臣梅尧臣(méi yáo chén)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轶事典故
  在一次进士考试时,尧臣为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为天人,并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颇惊其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但为了避嫌,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事有碰巧,欧阳修取为第一的卷子,恰好是曾巩所写。
诗作特色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对浮艳空洞的诗风,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在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梅尧臣的创作实践与其创作主张是一致的。他的诗歌富于现实内容,题材广泛。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茧》等。以后,他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国事的关心。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另一些篇章如《彼吟》、《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
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寄寓了深刻的哲理。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最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的诗也时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涵浑壮丽,和他的一般风格迥异。由于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质朴古硬,缺乏文采。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他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刘克庄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钱钟书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这些评论都很有见地。

  梅尧臣的墓位于宣州市郊双山羊麓。梅尧臣宣城(今宣州市)人。因汉时宣城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有“宋诗开山祖”之誉,大史学家司马光云:“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为官清廉,凡其为官之地,民多为之建祠。嘉祐七年(1062年)卒于京师汴京,次年归葬于此。有墓碑、墓祠,欧阳修为之作墓志铭。后世谒墓祭奠者不绝,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知宁国俯(府治宣州),特往祭梅墓,并以梅氏墓为题作诗。今墓冢已修复,并在原碑基座上另立新碑,墓祠亦将复原。
生平
  据《至德县志》记载:梅尧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年-1038年)任建德县令,居官清廉正直。去官后,人民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临之美。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元至正二年(1342年)、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三次重建,民国七年(1918年)县长王人鹏再次重修,并作文摹泐于亭基岩壁之上。亭,砖木结构,呈长方形,画栋雕梁,为楼阁式建筑,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飞翘,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文革”时梅公亭被毁,今仅存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
  梅尧臣任建德县令的期间,县署外有圆破旧的竹篱,常年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民众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元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对于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名人,且在建德为官时又为民爱民,用诗歌这一形式表达民间百姓的怨愤,人民自然崇敬他、热爱他。所以梅公的德政、仁政在时隔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东至人民中传诵。
  梅公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和欧阳修是好朋友,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他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为当时人所推崇。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尧臣。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他的诗能够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风格平淡朴素,而又含蓄深刻,他在建德写下的大量诗作中,其中写农民的有《田家语》,“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这首诗用农民的口气,申诉了农民遭受的苦难。在《小村》诗中曰:“寒鸦得食日呼伴,老奥无衣犹抱孙,磋哉生计一如此,廖入王民版籍论!”在《陶者》一诗中,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诗曰:“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住大厦。”尖锐明朗,读后使人强烈地感到不平。梅公在公务之余,还经常步出县衙,流连于建德、东流、池州的青山绿水之间,写了不少咏景咏物咏友的诗,从梅尧臣在建德留下的百篇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尧臣的独特风格,它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凝炼而又有自由,新巧而又泼辣,他在一向被抒情诗用惯了的短小形式里,能够突破陈规,做到议论突出,谈吐不凡。在山水景物的描绘方面,也形成了刻划个性、摹写细节的特点,给人以新鲜细致的感受。
  “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这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南有佳茗赋》的开篇语。梅尧臣于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调任建德(今东至县)县令,直到景佑五年(1038)离任,在建德县为官5个年头,这首脍炙人口的《南有佳著赋》就是他在任时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后所作,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采茶官也!”“采茶官”这是一个多么亲切、谦和的自喻。封建时代的父母宫,能把自己与采茶农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多么可亲可敬啊!
介绍
  梅尧臣是中国北宋诗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其早期诗歌创作,曾受西昆诗派影响,后诗风变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反对浮艳空泛。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之二、《猛虎行》等。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清切新颖,如《鲁山山行》,细腻地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等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为了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诗中不免流于质朴古硬,缺少文采,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遗》1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本。
  梅尧臣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评价
  他的创作活动开始於一○三一,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年为止,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约二千九百首,包括诗歌、散文、赋,此外还有不在集内的诗、词各一首。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在河南县主簿任内的时候,和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北宋诗人如欧阳修、和稍后的王安石、刘敞、以及更后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我们可以说对于北宋诗坛,尧臣起过巨大的影响。
  陆游认为尧臣是李杜而后的第一位作家,所谓‘突过元和作’者,其意在此。一部《剑南诗稿》中,陆游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他对于尧臣的推崇,决定不是偶然的。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称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对于他的作品所起影响的巨大,提得非常鲜明。
  但是元明而后,文学批评家对于尧臣的作品,很少这样的肯定。诗人中学宋诗的本来不多,即是推崇宋诗的,一般都推崇苏轼、黄庭坚,或杨万里、陆游,重视王安石的为数已经寥寥,更少有重视尧臣的。直到清末,因为宋诗运动的出现,这才引起对于尧臣的重视,开始出现学习尧臣的专家,不过对于尧臣在诗人中的位置,究竟还没有放平,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梅公亭
  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历代五建五修梅公亭,至“文革”时被毁,今仅存遗址,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至是个老茶区,早在唐代官港的茶叶就火暴商邦,白居易笔下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当时隶属于浮梁地区的官港。 梅公对东至的茶叶推崇备至,不仅著有《南有佳著赋》,且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茶叶就已负盛名,到了元代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
  梅尧臣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调任建德(今东至县)县令,直到景祐五年(1038)离任,在建德县为官5个年头。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圈破旧的竹篱,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官吏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
  他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作有《南有佳茗赋》:“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嚣此众氓。”传说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采茶官也!”且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游梅山寺时,曾作诗《游梅山寺》一首,诗曰:春山日可爱,因访旧禅宫。路绕危溪入,桥椽古木通。白鸡鸣屋外,绿水过庭中。独坐昔云乐,何如亲友同。
  《至德县志》记载:他去官后,宋嘉定年间,人民为了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邑令柴梦规改梅城后之白象山半山坡半山亭为梅公亭,以祀,后废。元代,吴师道任建德县令,他崇敬梅尧臣,至正二年(1342),即其址重新修建了梅公亭,有“半在山林”额,并作《梅公亭记》,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明正德十五年(1520)知县言震、清康熙十年(1671)知县喻成龙、四十一年邑人又三次重建梅公亭。民国七年(1914)县长王人鹏再次重修,并作文摹泐于亭基岩壁之上。文曰:“一亭缥缈临秋蒲,两岸波涛送晚潮”,此鹏光绪丁酉梦中得句也。迨民国壬子(1912)莅官建德,越明 年甲寅(1914),在白象山麓重修梅公亭,亭成,适县名更曰秋浦,回忆旧句,不禁有明月前身之感焉。乙卯(1915)仲秋蓼城王人鹏记。”亭,砖木结构,呈长方形,画栋雕梁,为楼阁式建筑,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飞翘,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文革”时梅公亭被毁,今仅存遗址,现为东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鲁山山行》 古诗三百首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
  • 2、《陶者》 古诗三百首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3、《东溪》 古诗三百首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
  • 4、《苏幕遮·草》 春天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
  • 5、《金山寺》 吴客独来後,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巢鹘宁窥物,...
  • 6、《考试毕登铨楼》 古诗三百首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
  • 7、《汝坟贫女》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
  • 8、《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
  • 9、《石兰》 言石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
  • 10、《逢牧》 国马一何多,来牧郊甸初。大群几百杂,小群数十驱。或聚如斗蚁,...
  • 11、《红梅》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野杏堪同舍,...
  • 12、《悼亡三首》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
  • 13、《梦登河汉》 夜梦上河汉,星辰布其傍。位次稍能辩,罗列争光芒。自箕历牛女,...
  • 14、《玉楼春》 天然不比花含粉。约月眉黄春色嫩。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
  • 15、《答裴送序意》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
  • 16、《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客初西蜀来,遗我双筇竹。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尝闻帝魂哀,...
  • 17、《哀国子黄助教》 儒者务欲博,诵说穷各秋。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闽称黄夫子,...
  • 18、《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 双睛射空眼角耸,筋爪入节韝绦垂。翅排霜刀毛缀甲,雪色愁突秋云...
  • 19、《玉楼春》 天然不比花含粉。约月眉黄春色嫩。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
  • 20、《一日曲》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十五学组紃,...
  • 21、《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独扶慈母丧,...
  • 22、《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圣人於诗言,曾否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自下而磨上,...
  • 23、《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离别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
  • 24、《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 云低未成雪,寒气已侵席。冻醪倾白浊,乾果列紫赤。风微时破面,...
  • 25、《寄永兴招诗夏太尉》 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
  • 26、《杜和州寄新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欲持就味明日期,穷羹易覆已反...
  • 27、《得王介甫常州书》 斜封一幅竹膜纸,上有文字十七行。字如瘦棘攒黑刺,文如温玉烂虹...
  • 28、《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
  • 29、《送潘歙州》 一见新安守,便若新安江。洞澈物不隔,演漾心所降。远指治所山,...
  • 30、《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 孟夏景苦长,与子舟中饮。酒行三四巡,病呕聊就寝。仲氏又发霍,...
  • 31、《夜听邻家唱》 夜中未成寐,邻歌闻所稀。想像朱唇动,仿佛梁尘飞。误节应偷笑,...
  • 32、《问洛上王宰访商山青竹鞭》 蜀鞭虽紫多轻脆,最重商山节眼完。挂在苍崖饱风雪,藓花如漆试求...
  • 33、《玉汝遗橄榄》 南国青青果,涉冬知始摘。虽咀涩难任,竟当甘莫敌。来从万里外,...
  • 34、《李审言遗酒》 大梁美酒斗千钱,欲饮常被饥窘煎。经时一滴不入口,漱齿费尽华池...
  • 35、《和谢舍人洊震》 盛夏万物当长养,骄阳不雨谁为忧。天无纤云野赬色,草木焦卷如经...
  • 36、《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吴夫,佩银龟。乘天马,索怪奇。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圆如规...
  • 37、《读贤愚录》 为妹不傍贵,为妇不慢贫。为母不纵情,三德今播人。胡翁与著录,...
  • 38、《陈真卿将有秋试条倏见访不日告行送於北门歌》 送君北岗上,举酒歌黄鹄。黄鹄去何高,天池待栖宿。宁复恋江湖,...
  • 39、《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大梁有公子,洛阳有游侠。昔时意气相凭陵,不问兴亡事栽插。栽红...
  • 40、《答中上人卷》 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又於笙笛间,高下不相中。得其精者稀,...
  • 41、《次韵和吴冲卿伤何济川》 生爱虚名苦辩亡,沦精竭智可哀伤。谁将事附三公传,自有文夸古战...
  • 42、《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
  • 43、《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一蛇化为龙,一蛇化为雉。龙飞上高衢,...
  • 44、《哀马》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我从南土归,...
  • 45、《潮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 寒食二月三月交,红桃破纇柳染梢。阴晴不定野云密,黕黕鼓声湖岸...
  • 46、《和吴冲卿元会》 千官车马阊阖来,昼漏始上阊阖开。峨峨左右升龙进,昨夜雪飞云作...
  • 47、《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 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忆听谈老庄,...
  • 48、《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 南方穷山多野鸟,百种巧口乘春鸣。深林参天不见日,满壑呼啸难识...
  • 49、《濄口得双鳜鱼怀永叔》 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我仆跪双鳜,言得石濑中。持归奉慈媪,...
  • 50、《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 自我历官三十年,有脚未曾行蜀川。李白尝言道之艰险,长嗟难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