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子课本网 > 古诗大全 > 宋代诗人 > 

张继先的诗

宋代张继先张继先(zhānɡ jì xiān)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生平
  张继先为人沉默寡言。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年就九岁。徽宗崇宁以后,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等。张继先天师亦为正一天师清微派大宗师。
  张继先得宋徽宗恩宠,却志在冲淡,喜在山中旷逸自怡,清静修道,屡乞还山。作庵于上清宫后,为心斋坐忘之所,徽宗亲书“静通庵”赐之,有亭名“翛然”,并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师祠为演法观。据称他曾预知国难,托弟子王道坚转告徽宗当“修德弭灾”。其弟子吴真阳,王道坚等有名于世。
思想著述
  张继先提出“心”为万法之宗,论述心神,无恶与符法的关系,认为人身有“精气、元气、
   元神”三宝,称只要把握自身的元神即可通天,摈弃他法,是谓“破妄”。
张继先会通祥宗,除继承其家传符箓道法之外,亦兼修内外丹。他认为人之所以轮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乃是由于“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故须“斋戒以神明其德”,应“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使“一直澄湛,万祸消灭”,认为“道不远,在身中”,“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劝来拜受天师秘箓者脱去世网,反求诸己,“俱登道岸”。
  有著作《大道歌》(即《明真破妄章讼》)、《心说》等传世,后代天师明张宇初辑有《虚静真君语录》七卷,多叙述张继先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的《心说》谓心与神,道异名而同义,守一虚无,即离尘绝世。一念萌动,
即堕轮回之苦。其论说、书信、诗歌,明张宇初编次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行世,收入《正统道藏》。另外,《正统道藏》又收有署题“虚靖张真君著”的《明真破妄章颂》。
道起心学
  陆九渊的先祖与道教也有难解之缘。据记载,道教中的著名学者,天师道变革运动的领袖人物陆修静就是陆家“第十七代祖”他的八世祖就是唐末著名道人陆希声,曾任唐昭宗相,其所著《道德真经传》今存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决类,是研究陆氏道教思想的主要资料。
  陆九渊生活与讲学的江两历来是道教活动的中心之一。陆九渊讲学的象山精舍位于应天山(陆重新命名为象山,他也因此而得名“象山先生”),他认为“实龙虎山之宗”。象山龙虎山相距不远。而龙虎山在北宋时已经成为道教在南方的活动重心。其间有六位天师,被皇帝受封为“先生”。至南宋,又有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先后受封为正应先生和仁静先生。
  陆九渊与道士直接交往的资料不多。有研究者认为,陆家与龙虎山的天师府更有着亲情往来,“青田陆家老屋与龙虎山天师府及张氏家族结缘,通婚结亲者不少。陆九渊的表姐夫张禹锡就是当时健在的‘天师世家’中的知名人物”。淳熙三年(陆九渊三十八岁)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去世,陆九渊作诗挽张正应:
  海门昼夜吼奔雷,却立吴山亦壮哉。前殿神仙三岛邃,正门闻阖九天开。玉阶恭授大官赐,象简亲承御墨回。多少箪瓢蓬瓮士,输君留宿两宫来。
  从陆几渊的挽诗中可以看出,陆九渊对道教的术语(“三岛”、“几天”)可以信手拈来,对张正应抱有尊崇之意,陆九渊对道教的养生术也不陌生,“某年来气血殊惫,颇务养息,然亦不遂所志”。
  有的研究者据陆家和天师府的亲缘关系认为,陆九渊正是借此便利条件,先睹了第三十一代天师张继先[5]为自己日后创立“心学”打下早期的理论基础的。此说见《陆九渊全传》第40页至42页,作者吴文丁先生正是抚州人,作者近十年间三易书稿,怀着一颗对先贤和乡贤的热爱崇敬之心,查阅了大料史料,家谱,碑碟,走访了陆九渊生活、学习、讲学、为官的地方,聆听了陆九渊的各种民间传说。在史料和田野调查及民间传闻相结合印证的情况下,作出此推论,故采用之以就教方家。
  张继先的《心说》全文如下:夫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以其帅长于一体也。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坏也。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动也。用之则弥满六虚,废之则莫知其所。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而与太虚同体矣;其小无内则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谓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来之自己也。然则果何物哉?杳兮冥,恍兮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强名曰道,强名曰神,强名曰心。如此而已。由是观之,岂不大乎?岂不贵乎?然而轮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盖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恶,故有天堂地狱因果之报,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若夫达人则不然也。故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万祸消灭。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所谓『常』者,越古今而不坏者是也。所谓『妄』者,一念纔起者是也。庄子曰:「既以为物矣,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在易也,其为大人乎?」自兹以往,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瞥起是病,不续是药。不怕念起,惟恐觉迟。譬如有发,朝朝思理。有身有心,胡不如是。行住坐卧,勿使须臾离也。无何有之乡,华胥氏之国,吾其游焉。
  陆九渊生前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态度反对著书,留存下来的文字资料不多,其中写的诗歌更少,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本人与天师府的情谊。他与天师道的高道间,除了亲戚往来外,相互讲学论道,切磋长益也是不可少的。[7]陆九渊的思想在就是在这种乡风到家风中潜移默化地嵌入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分。
传说轶闻
  张继先盐池收妖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山西解州盐池水溢,采盐不成,盐税收不上来,地方官忙急报朝廷。徽宗听报,便询问道士徐神翁,徐回答说:“这是孽蛟作怪,必须请张天师来收妖。”徽宗便派人赴江西龙虎山,礼聘张师来京。
  且说这一代天师,正值第三十代,名叫张继先。幼年时,人就称为真仙,九岁嗣位为天师,应诏来到京师时,年仅十三岁。徽宗见面,便问:“你住在龙虎山,曾见过龙虎否?”张继先答道:“住在山中,老虎是常见到的,龙呢,今天才见到龙颜。”徽宗大喜,让他画上符来。徽宗一边看符,一边问道:“它的灵验从哪儿来?”继先回答:“神气寄寓在上面,灵验也就跟着来了。”徽宗又问他可知修炼金丹的方术,继先回答说:“这是山野之人的事业,陛下只要清静无为,功德同于尧舜,便已足够。”徽宗听后很是高兴,赐宴而出。
  次日,徽宗才对他说:“解州盐池水溢,民众遭受灾害,所以召你来救治。”张继先受命之后,马上在铁简上画符,让弟子祝永佑跟着太监同往解州,将符投入盐池岸崩之处。过了一阵子,震雷惊电轰鸣,白昼如晦,及天光重开,有孽蛟被斩死在水中。听了太监回来报告,徽宗便问张继先:“你治死孽蛟,派遣的是哪位神将?能让我见一见么?”回答说:“臣所召役的,便是关羽,马上就可召来。”说完
  便手握印剑施法召将,关羽随之现身。徽宗一见吃了一惊,手上正好拿着枚崇宁年间铸的铜钱,便掷给关羽,说:“以这钱名封你。”所以人们称关羽为“崇宁真君”。
  张继先收妖之后,大得徽宗赞赏,便想长留他在宫中,但继先却坚辞还山。过了若干年,朝廷又召他入京,徽宗对他说:“宫中似乎有妖怪,你须帮我驱除。”继先回答说:“听到古人说,邪不胜正,只要陛下您赶快修德,妖怪必定自己消失。”一会儿,太监来报,仁济亭真的出了妖怪,那妖精附在一个少年身上,抱头呜呜地哭。天师对他说道:“你自己把自己本心蒙昧了,坠落在迷途,不知还返。赶快恢复你本来面目!”那少年闻说倒仆在地,好一会儿才苏醒过来。徽宗为此封张继先为“太虚大夫”,但他没有接受仍坚辞还山。徽宗末年,政治混乱。继先眼见祸乱将起,曾借麻姑故事发挥说:“蓬莱水浅,沧海又要变桑田了吗?”及靖康之乱,大家才明白他话中别有深意。
  • 1、《沁园春》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任万般千种风流好,奈一朝身死,...
  • 2、《沁园春》 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既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
  • 3、《临江仙(和元规览杨羲传)》 自古清真灵妙降,安妃来就杨君。因缘冥会异常伦。仙风聊设相,真...
  • 4、《忆桃源》 词以答之长生之话口相传。求丹金液全。混成一物作神仙。丁宁说与...
  • 5、《望江南》 西源好,迎夏洒炎风。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时得化龙...
  • 6、《望江南》 西源好,龙首虎头高。风雨每掀清宇宙,林峦长似涌波涛。吟咏有诗...
  • 7、《南乡子》 久不上春台。直待将身跨九垓。懒向人间深有谓,氛埃。难趁邪风伤...
  • 8、《苏幕遮》 抱孤琴,弹小操。独坐幽轩,尽日无人到。惟乐烟霞长啸傲。明月清...
  • 9、《惜时芳(对竹赋)》 虚心劲节争萧散。无冬夏、钩阑侧畔。霜风雪色沈沈晚。残不了、细...
  • 10、《春从天上来(鹤鸣奉旨)》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
  • 11、《喜迁莺(题郭南仲庵壁)》 深源密坞,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蓬E85B纵横,龙蛇出没,玉...
  • 12、《更漏子(用于真人韵)》 是和非,双打过。免共相魔生火。谈有相,损顽空。斋居看望中。圣...
  • 13、《洞仙歌》 孤峰绝顶,更无人能到。万里虚空没边徼。正秋高景静,雾扫云收,...
  • 14、《满庭芳》 闲里工夫,无中妙用,切休拟议参详。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行动...
  • 15、《望江南(寄阴权)》 秋夜事,月里竹亭亭。清籁与谁喧池水,微风遣我下檐楹。圆缺若为...
  • 16、《度清霄(其四)》 四更四点四更长。迎午迸鼠心不忙。丹炉伏火生新香。群阴剥尽回真...
  • 17、《度清霄(五首)》 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茅庵潇洒一事无。孤灯相对光清...
  • 18、《江神子》 彩云楼阁瑞烟平。雨初晴。月胧明。夜静天风,吹下步虚声。何处朝...
  • 19、《望江南》 西源好,雨霁敛红纱。碧水静摇招钓叟,绿苔寒迫起渔家。携驾会春...
  • 20、《望江南》 西源好,幽径不成斜。山谷隐连无改色,池塘空静默无瑕。人钓水之...
  • 21、《临江仙(和元规)》 蠢动含灵天赋与,逍遥性分元均。莫生异见乱吾真。只今中有主,浑...
  • 22、《忆桃源》 白云堆里采芙蓉。枝枝香艳浓。灵龟畔岸起祥风。楼高十二重。黄金...
  • 23、《望江南》 西源好,秋景道人怜。时至自然天气肃,夜凉犹喜月华圆。长啸碧F...
  • 24、《望江南》 西源好,岩馆凿松F625。五斗洞前斟玉斝,半酣窗外抚金杯。无...
  • 25、《望江南(观棋作)》 楸枰静,黑白两奁均。山水最宜情共乐,琴书赢得道相亲。一局一番...
  • 26、《西江月(又和前人)》 蓬户横开岑寂,寒窗侧映清晖。竹风偷入五香帏。还有好音相惠。须...
  • 27、《清平乐》 天先天后。真土藏灵秀。妙用自然循火候。节节薰烝教透。不分龙麝...
  • 28、《风入松(用王介甫韵)》 深耕易耨寸田中。看真个英雄。夜来犹上星台望,全不厌、水绿云红...
  • 29、《喜迁莺》 情缠识缚,叹时人不悟,酒中真乐。纵欲招愆,迷心失行,却道为他...
  • 30、《更漏子(再次韵于真人)》 诵真经,期万过。未灭无明心火。宜回首,探真空。融怡淡漠中。自...
  • 31、《渔家傲(对酒呈介甫)》 草草开尊资一笑。微生病苦随缘了。友义交情如地厚。心相照。今人...
  • 32、《满庭芳(用于真人韵和元真)》 心境双清,古今同乐,胜缘休道无媒。天门高妙,应仗至人开。岂比...
  • 33、《度清霄(其五)》 五更五点五更残。青冥风露逼人寒。扶桑推出红银盘。城门依旧声尘...
  • 34、《度清霄(其二)》 二更二点二更深。宫钟声绝夜沈沈。明月满天如写金。同光共影无昏...
  • 35、《鹊桥仙(寄朋权)》 神清心妙,山长水远,有分何年瞻望。晴空一月彩云飞,又起我、无...
  • 36、《望江南》 西源好,还向观庭西。扌弃晚菊明方丈外,傍寒梅放六花飞。三鹤会...
  • 37、《望江南》 西源好,神洞自相求。傍水垦田流涧急,砍山开径小花浮。踪迹旧人...
  • 38、《沁园春(用伍先生韵呈元规)》 况有夷途,正透元关,众所共传。愿万魔披散,诸尘荡尽,琴心和雅...
  • 39、《沁园春(降魔立治)》 劫运将新,天书降恩,圣师命魔。正阴阳错忤,鬼神淆混,依凭城市...
  • 40、《临江仙(郑恒甫画六鹤于浑沦庵,请予题,遂作)》 莫怪精神都素淡,全谙千载松头。羽人幽意苦相投。殷勤争点写,展...
  • 41、《点绛唇(祐陵问:所带葫芦如何不开口,对御作)》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
  • 42、《望江南》 西源好,冬日雪中松。携手石坛承爱景,静观天地入清宫。恰似大茅...
  • 43、《望江南》 西源好,春日日初长。不看人间三月景,常思天上万花香。幽赏一时...
  • 44、《望江南》 四通九达,青玉交辉。天作高山,地灵若此。常相谓曰:身处真人之...
  • 45、《南乡子(和元规)》 无奈这群迷。味色声中若系羁。尽任改头兼换面,何悲。不染伊时不...
  • 46、《苏幕遮(用伍先生韵和元规)》 先天生,后天久。道有真诠,谛听当时受。恰是迷天迷望斗。只恐微...
  • 47、《摸鱼儿》 甚山灵、斗奇夸巧,悬峰遥献形似。仓船炉灶无封闭,零落车罗机履...
  • 48、《雪夜渔舟》 晚风歇。谩自棹扁舟,顺流观雪。山耸瑶峰,林森玉树,高下尽无分...
  • 49、《瑶台月(元宵庆赏)》 天开景运。记建武中兴,炎刘重盛。明良际会,八表风调雨顺。任一...
  • 50、《更漏子(和元规天和堂)》 固元精,收听视。物外身无此地。接子谬,季真非。无为翻有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