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子课本网 > 古诗大全 > 唐代诗人 > 

杜荀鹤的诗

唐代杜荀鹤杜荀鹤(dù xún hè)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生平
  朱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年)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 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杜荀鹤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
  杜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坎柯,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他脍炙人口的诗《春宫怨》,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段的高超。然而杜荀鹤的诗的主要成就,还在于为数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时世行》2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旅泊遇郡中叛乱
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后,藩镇混战的年月里人民的痛苦生活。这类诗篇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又不为声律所束缚,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有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3卷行世。
介绍
  杜荀鹤(846~904),唐代晚唐时期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唐风集》通行有明汲古阁刊本。近人刘世珩辑《贵池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以刘刻本为底本,并据《全唐诗》加以补录、校勘,编成《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题为《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 3卷。
文学贡献
  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相传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 荀鹤(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及计有功《唐诗纪事》)。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7岁时已露头角。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中间也曾旅游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由于他晚节投靠朱温,壮志清名,中道而废(《鉴诫录》),为时论所惋惜。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
  唐末诗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等为代表;三是着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衣钵的,以皮日休等为代表;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的杜荀鹤、诗集中保存的五律诗几近130首,其中表现山林生活、寂静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属于贾岛一派。他不是不能写温李风格的诗,列在《唐风集》卷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春宫怨》,被人说是宫词为唐第一,并流传谚语说:杜词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那种用宫女的不幸身世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比兴手法,显示了作者艺术手腕的高超。然而杜荀鹤诗的主要成就,倒是为数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难与元白精神相通的作品。
  杜荀鹤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又称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时世行》诗献朱温,和白居易写讽谕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目的,并无不同。《时世行》二首,一题作《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画面。《再经胡城县》、《题所居村舍》,声讨了一群屠杀人民起家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诗人的笔下,再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藩镇混战年月里,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惨世界。此外,如《蚕妇》、《伤硖石县病叟》、《田翁》,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税剥削之苦。《雪》、《山中对雪有作》,形象地反映了阶级对立的不平现象。
  这类诗篇的写法特点,不同于从元白到皮日休的新乐府。它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而又不为声律所束缚,精练地把内涵广阔的境界压缩在短幅之中,常用鲜明的对比和深透一层写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显示了它能突破同时代华靡诗风,具有创新精神。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另一些评论家则讥斥为鄙俚近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幕府燕闲录》),亦殊浅易(翁方纲《石洲诗话》),是"晚唐之下者,是下净优人口中语(杨慎《升庵诗话》)。
  《唐风集》通行有明汲古阁刊本。近人刘世珩辑《贵池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以刘刻本为底本,并据《全唐诗》加以补录、校勘,编成《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题为《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3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苦求为官
  朱温本名朱全忠,当初是黄巢手下大将,后投降朝廷,官至凤翔、静难、武定、昭武四镇节度使,后称帝。他专横霸道,杀人不眨眼,是有名的屠夫皇帝。人们把他比作老虎,他身边的人如果稍微违背了他的意愿,朱温立马就杀了他们。据说他手下的官吏每天当值的时候,要先与家人辞行,作好死的准备,晚上回家后全家相贺又活了一天。他手下的宾客们也是在这种不寒而栗的日子里煎熬。 杜荀鹤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杜荀鹤上《颂德诗》三十首取悦于温(《鉴诫录》)。张齐贤是宋真宗时中书门下平章(即宰相),他在《洛阳缙绅旧闻记》中写道:杜荀鹤把自己写的颂扬诗托人转投给他,表达了想见他一面的想法。相关的官员把这事转达给他,朱温好像没有听到一样,就这样杜荀鹤在大梁住了几个月,进退两难。
  原来,只要有人求见朱温,如果已经通报过姓名,而没有见过的,要是有一天朱温想见这个人,而他不在的话就会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有时还会丢了脑袋。所以这些来求见的人,即便过了半年半年没有得到接见,也不能走。有的宾客困在客舍中,无钱无衣,饥寒交迫,负责的人也要留住他不让他走,不然的话,他们就会得罪的。所以杜荀鹤每天都要到接见宾客的地方,等着朱温的接见。
  一天清早,朱温在屋里问:“杜荀鹤在那里?”左右回答:“在客舍里。”左右立即派人找杜荀鹤来,杜荀鹤疾驰如飞赶到。还没有见到朱温,这时突然来了一批人,朱温就见他们一直到中午,朱温归家。杜荀鹤对那些官员们说:“我饥饿得很厉害,想回去。”那些人为他摆食,说:“大爷,您给我们留条命吧!如果大王出来要见你,再说你又回去了,我们求死都来不及了!”。
  还没到晚上,朱温果然出来了。坐在那里叫手下的人取骰子来。拿来以后,就在那里掷好像在卜什么。好像不开心的样子,一会儿很生气多次向手下的人看。手下的人恐怖极了,大气也不敢出,好像马上就要赴汤蹈火一样。一会儿他拿着骰子叫着:“杜荀鹤!”掷下去,六个都是红色的。他大声喊道:“苦命的秀才!”
  杜荀鹤进来以后,朱温招手叫他靠近,杜荀鹤马上跑到台阶下要行礼。朱温说:“秀才可以不行礼。”杜荀鹤连声喏喏,因恐惧而汗如雨下,再三再四地拜谢,就面色惨然坐下,浑身发抖,神不附体。朱温慢慢说:“我听说秀才很久了。”杜荀鹤听到这话后,又想下台阶拜谢,朱温说:“不用了。”于是再拜后坐下。这时朱温看着左右说:“好像下雨了?”就抬抬手,示意立在旁边的人去看,外面果然下雨了。朱温仰头看天,此时天无片云,只是雨点很大,打在窗檐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自已站起来,对着窗外雨看了很久,又坐下对杜荀鹤说:“秀才你曾经见过无云雨了吗?”杜荀鹤说:没有见过。朱温笑着说:“这就是所谓无云而雨,叫做天哭。不知是什么征兆?”又大笑,左右的人顿时大惊失色,汗如雨下。
  过了很久,朱温徐徐地对左右的人说:“拿纸笔来,请秀才写首无云雨的诗吧。”杜荀鹤开始面对着朱温坐,好像坐在火炭上一样;又要他写诗,他不敢推辞,马上在座位上写了一首诗。朱温看后大喜,立即召来宾客们一同饮酒,直到夜半才非常高兴地散席了,还专门对左右的人安排道:“明天专门为杜秀才摆一宴。”杜荀鹤拜谢而退。原来他的诗是这样写的:“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朗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意思是说因为梁王(朱温)有造化,所以才会下无云雨(其实是太阳雨)。明明白白的奉承大获朱温欢心。
  杜荀鹤因此获得了朱温的欢心。不过杜荀鹤这天好不容易捱回客舍后,惊惧成病,一夜泻了几十回,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几乎要死去。有关的官员守着他供热水和药剂,好像侍候自己亲生父母一样。第二天清早还没有起床,又有官员来催他说:大王要见秀才了,请速上马!杜荀鹤不得已,梳洗上马,等到的时候,催他的人已经遇见六七拨了。杜荀鹤病后困顿无力,脚步颤抖,行动迟缓。朱温自已起来迎着他说:杜秀才‘争表梁王造化功’?杜荀鹤立即忘了病症,趋步如飞,向朱温连拜四次,言语行动好像正常人一样。
  于是朱温专门为他送名礼部,杜荀鹤才得中第八名进士(《鉴诫录》)。还给他衣服钱物,待他很好,后来以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可惜杜荀鹤“恃势侮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结果“遘重疾,旬日而卒。”当时人以与之交往为耻,“杜荀鹤谄事朱温,人品更属可鄙。”(《养一斋诗话》清·潘德舆)
作品特点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诗人的本性,天然好赋吟,作中多有如此之自咏:
  “无人开口不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山居自遣》)
  “苦吟只天性,直道世将非。”(《寄从叔》)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山中寄友人》)
  “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叙吟》) 二、多题赠僧侣寺院隐居山士之作。对佛门有一定的领悟和向往。三、句作中不刻意规避重字。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送人游江南》)
  “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投长沙裴侍郎》)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春闺怨》)
  一生苦贫而励志好学。“贫”慨多见诗中。“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综观其诗,成就一般,因其守贫乐道,亦得诗之真趣。虽亦不免干禄戚怀之忧,但也是人之常情。
  诗题材可分三类,风格也因类而别。数量甚多的描写山林隐居生活的五律追求枯寂静冷的境界,与晚唐贾岛派风格相近。艳情诗近艳丽的温(庭筠)李(商隐)派诗人韩偓;代表作《春宫怨》以宫女身世象征怀才不遇,有宫词为唐第一之誉,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颇有名,时称杜诗三百首,尽在一联中。奠杜荀鹤文学史地位的是他反映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诗作。《时世行》二首(《山中寡妇》、《乱后逢林叟》),《题所居村舍》写战乱造成的农村萧条凋敝;《再经胡城县》声讨杀人升官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指斥藩镇乘乱拥兵的野心;《蚕妇》、《田翁》揭露繁重赋役带给人民的灾难;《雪》暴露不平的阶级对立,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晚唐乱世社会现实的本质。这类诗用短篇近体浓缩对现实的忧患不平和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擅用对比,语言清新通俗而爽健有力,继承白居易等新乐府诗传统而有创造发展。严羽《沧浪诗话》列杜荀鹤体。今存《唐风集》3卷,是诗人自编诗集,收诗300多首,均律诗绝句。
  • 1、《题弟侄书堂》 哲理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
  • 2、《小松》 励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
  • 3、《秋夕》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
  • 4、《蚕妇》 忧国忧民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
  • 5、《送人游吴》 写景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
  • 6、《山中寡妇 / 时世行》 忧国忧民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
  • 7、《春宫怨》 唐诗三百首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
  • 8、《泾溪》 哲理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
  • 9、《送友游吴越》 写景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
  • 10、《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
  • 11、《闽中秋思》 思乡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
  • 12、《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春天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
  • 13、《闲居书事》 竹门茅屋带村居,数亩生涯自有馀。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
  • 14、《》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
  • 15、《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
  • 16、《江岸秋思》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
  • 17、《题所居村舍》 忧国忧民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
  • 18、《溪兴》 抒情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
  • 19、《田翁》 忧国忧民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
  • 20、《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且醉登楼客,...
  • 21、《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忧国忧民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言论关时务,...
  • 22、《别衡州牧》 朝别使君门,暮投江上村。从来无旧分,临去望何恩。行计自不定,...
  • 23、《赠欧阳明府》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帆落樽前浦,...
  • 24、《登天台寺》 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野色人耕破,...
  • 25、《送陈昈归麻川》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酒旗和柳动,...
  • 26、《辞座主侍郎》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只恐兵戈隔,...
  • 27、《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 归捷中华第,登船鬓未丝。直应天上桂,别有海东枝。国界波穷处,...
  • 28、《怀紫阁隐者》 紫阁白云端,云中有地仙。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洞口人无迹,...
  • 29、《题唐兴寺小松》 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
  • 30、《雪中别诗友》 酒寒无小户,请满酌行杯。若待雪消去,自然春到来。出城人迹少,...
  • 31、《秋宿山馆》 山馆坐待晓,夜长吟役神。斜风吹败叶,寒烛照愁人。蕴蓄天然性,...
  • 32、《自述》 四海欲行遍,不知终遇谁。用心常合道,出语或伤时。拟作闲人老,...
  • 33、《长安冬日》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吟苦猿三叫,...
  • 34、《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书剑同三友,...
  • 35、《读友人诗卷》 冰齿味瑶轴,只应神鬼知。坐当群静后,吟到月沈时。雪峡猿声健,...
  • 36、《将游湘湖有作》 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岳钟思冷梦,...
  • 37、《塞上》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战士风霜老,...
  • 38、《泗上客思》 痛饮复高歌,愁终不奈何。家山随日远,身事逐年多。没雁云横楚,...
  • 39、《旅寓书事》 日日惊身事,凄凄欲断魂。时清不自立,发白傍谁门。中路残秋雨,...
  • 40、《赠秋浦金明府长》 倚郭难为宰,非君即有私。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苦甚求名日,...
  • 41、《赠宣城麋明府》 天下为官者,无君一轴诗。数联同我得,当代遇谁知。年齿吟将老,...
  • 42、《寄舍弟》 世乱信难通,乡心日万重。弟兄皆向善,天地合相容。大野阴云重,...
  • 43、《与友人对酒吟》 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新坟侵古道,...
  • 44、《将归山逢友人》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徉狂宁是事,...
  • 45、《经贾岛墓》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仙桂终无分,...
  • 46、《闽中别所知》 触目生归思,那堪路七千。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郡邑溪山巧,...
  • 47、《寄益阳武灌明府》 县称诗人理,无嫌日寂寥。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月满弹琴夜,...
  • 48、《送友人游南海》 南海南边路,君游只为贫。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花鸟名皆别,...
  • 49、《江南逢李先辈》 李杜复李杜,彼时逢此时。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岁月消于酒,...
  • 50、《读友人诗》 君诗通大雅,吟觉古风生。外却浮华景,中含教化情。名应高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