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子课本网 > 古诗大全 > 唐代诗人 > 

王勃的诗

唐代王勃王勃(wánɡ bó)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生平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
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时年27岁,一说,26岁。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后世的人们只知《滕王阁序》文采的不朽,却不知当时王勃对旅途上萍水相逢的知己的怀念。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代表作《檄英王鸡》,《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轶事
  《唐摭言》: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名篇。
序诗风波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己宿构的诗,王勃是抄袭自己的,是偷背出来的!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吴子章羞赧而退!
仿“曲水流觞”
  《三月上巳祓禊序》又名《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嘉泰会稽志》卷十载:“六朝宋时,谢康乐与从弟谢惠连人称大小谢,曾泛舟耶溪,对诗于王子敬山亭。“谢灵运与惠连联句,刻于(孤潭)树侧””初唐诗人宋之问更开越中唐诗风流之先河。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率浙东诗人曾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王勃也许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57诗人)。
  《全唐文》卷一八一《三月上巳祓禊序》:“永淳二年”句讹误。按:如前面所述王勃卒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十二月,而距永淳二年,王勃已卒七年,安能作此《序》乎?《浙江通志》卷四五所录之《王勃修禊云门献之山亭序》(即《三日上巳祓禊序》)“永淳二年”云云,乃因袭旧文而承其误也。王勃游浙东,似亦在上元二年王勃从钟陵出发至九月九日到洪都这段时间。王勃在越州作的一些诗文,均在《全唐文》、《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其中,《三月上巳祓禊序》云:“况乎山阴旧地,王逸少之池亭,永兴新交……暮春三月,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这里的“新交”二字,说明他到越不久。“三月上巳”即三月上旬,这是他与新交于敬之山亭祓禊的时日。(详见竺岳兵《王勃越州行迹考》)
成就
  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现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愤然离席,至配室更衣,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 5卷、《次论语》 5卷(一作10卷)、《千岁历》、《颜氏〈汉书〉指瑕》、《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 10篇、《合论》10篇、《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元经传》、《舟中纂序》 5卷、《医书纂要》1卷等。这些著作除个别篇章如《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被收入《文苑英华》,余皆亡佚。
  • 1、《滕王阁序》 写景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诗三百首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 3、《山中》 思乡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4、《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思乡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
  • 5、《滕王阁诗》 写景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
  • 6、《咏风》 咏物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
  • 7、《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秋天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
  • 8、《春庄》 田园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 9、《落花落》 春天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
  • 10、《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
  • 11、《别薛华》 送别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
  • 12、《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遥相望,川无...
  • 13、《春游》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 14、《寒夜思友三首》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云间征思断,...
  • 15、《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 16、《圣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
  • 17、《秋江送别二首》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
  • 18、《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
  • 19、《重别薛华》 写景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
  • 20、《铜雀妓二首》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舞席纷何就,...
  • 21、《冬郊行望》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 22、《送卢主簿》 送别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
  • 23、《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 24、《仲春郊外》 春天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
  • 25、《早春野望》 写景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 26、《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
  • 27、《麻平晚行》 写景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
  • 28、《郊兴》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
  • 29、《羁春》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 30、《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
  • 31、《羁游饯别》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琴声销别恨,...
  • 32、《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
  • 33、《益州夫子庙碑》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虽复...
  • 34、《临江二首》 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去骖嘶别路,...
  • 35、《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
  • 36、《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 37、《出境游山二首》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
  • 38、《相和歌辞·采莲归》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
  • 39、《八仙径》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代北鸾骖至,...
  • 40、《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
  • 41、《寻道观》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玉笈三山记,...
  • 42、《怀仙》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常希披尘网,...
  • 43、《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
  • 44、《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小径偏宜草,...
  • 45、《林塘怀友》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 46、《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雾浓金灶静,...
  • 47、《伤裴录事丧子》 兰阶霜候早,松露穸台深。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沉。露文晞宿草,...
  • 48、《易阳早发》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
  • 49、《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琼浆犹类乳,...
  • 50、《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